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前言
電子信息產業是咸寧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以高標準制訂產業發展規劃,以高質量發展引領轉型升級,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打造競爭新優勢,對推進咸寧加快建設制造強市、全省區域性增長極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制造2025咸寧行動方案》、《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咸寧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2019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市場份額占全球約為27.08%,保持全球第一的穩固地位。2020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上年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2%,增速較上年同比提高14.1個百分點,實現規模和效益雙提升。
由互聯網巨頭BAT牽頭帶動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等融入智能家居市場,占據全球50%-60%的市場份額;由華為、小米、OPPO等引領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占據全球52.5%的市場份額。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中智能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占比約為66.01%,智能車載雷達硬件出貨量占比約為62.51%,智能記錄儀硬件的出貨量占比約為25.01%,中國消費電子企業正成為全球物聯網的核心。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驅動其向技術升級方向發展,國家相繼出臺《新型顯示產業超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細分產業指導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鼓勵加快推進“智能+”消費生態體系,為智能終端、物聯網場景提供新的增長需求,產業鏈上端芯片廠商、中端模組廠商迎來大好機遇。
2018—2020年湖北電子信息產業增速分別為12.8%、19%、4.4%,平均增速為12.1%。2020年電子信息企業共1202家,增長4.6%,其中多數企業為小微型企業,占比達84.7%。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4397億元,創造增加值1005.9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068.62億元,同比增長23.0%,利潤總額114.23億元,同比增長20.8%,高于全國平均增速7.2個百分點。
追“芯”迎來新突破。2020年全省生產集成電路圓片52.8萬片,比上年增長74.8%;鑄“屏”迎來新力量。2020年全省生產液晶顯示屏3347.5萬片,比上年增長66.2%,基本形成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柔性顯示屏和新一代大尺寸高端顯示面板產業集群;智能終端產品產量穩步增長。2020年全省生產平板電腦1448.6萬臺,比上年增長66.6%;智能紅外光電系統、手持紅外測溫儀以及紅外芯片等產品產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電子材料及器件產品增長較快。2020年全省光電子器件和印制電路板產量分別達76.9億只和1148.6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4.9%;傳感器、鋰離子電池和電子元件的產量分別達到1.0億只、7.6億只和108.4億只。
湖北省已形成光通信、新型顯示、智能終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多點支撐、鏈式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武漢重點圍繞“光芯屏端網”發展5G智能終端、芯片、新型顯示、北斗產業等領域,襄陽重點發展汽車電子、云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領域,宜昌重點發展新型顯示器和數字化產業領域,黃石重點發展印制電路板和移動智能終端等領域,黃岡重點發展儀器儀表和電子專用材料領域,孝感重點發展電光源應用領域,荊門重點發展鋰電池領域,荊州重點發展新一代通訊電子領域。
表1.1 湖北省各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方向
城市 | 重點發展方向 | 特色產業鏈 |
武漢 | 5G產業、芯片、物聯網、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北斗產業等 | 光屏芯端網 |
襄陽 | 大功率半導體功率器件為主的集成電路;以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終端,以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通信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 | 汽車電子產業鏈 |
宜昌 | 新型顯示、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LED光電子、鋰電池、電子材料及基礎元器件 | 新型顯示產業鏈 |
黃石 | PCB產業鏈集聚區、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高端電子元器件 | PCB產業鏈 |
黃岡 | 電子信息專用材料、電子元件和器件制造、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封裝、汽車電子等 | 儀器儀表產業鏈 |
孝感 | 電光源應用產品、集成電路及新型元器件、中高端激光設備及系統等 | LED產業鏈 |
荊門 | 電池材料、印制線路板、光電通訊、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子等 | 鋰電池產業鏈 |
荊州 | 新一代通信、新型顯示、新型電子元器件、軟件信息服務業、新能源鋰電池 | 通訊電子產業鏈 |
利用全局熵值法對2017—2019年湖北省各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進行排名,多數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在湖北省居中等偏上排位,總體發展水平在第五左右,排名前四是武漢、襄陽、宜昌和荊州。
表1.2 2017-2019年湖北省各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表
城市 | 2017 | 排名 | 2018 | 排名 | 2019 | 排名 |
武漢 | 4.0093 | 1 | 4.5203 | 1 | 4.5894 | 1 |
襄陽 | 1.0526 | 4 | 1.1746 | 2 | 1.3793 | 2 |
宜昌 | 1.1756 | 3 | 1.1513 | 3 | 1.1772 | 3 |
荊州 | 1.3684 | 2 | 1.1448 | 4 | 1.2731 | 4 |
黃岡 | 0.7243 | 11 | 0.7181 | 11 | 0.6998 | 11 |
孝感 | 0.8505 | 7 | 0.8736 | 6 | 0.9246 | 7 |
荊門 | 0.7659 | 10 | 0.8022 | 8 | 0.7756 | 8 |
十堰 | 0.7815 | 9 | 0.6038 | 12 | 0.5955 | 12 |
黃石 | 0.7146 | 12 | 0.8466 | 7 | 0.9619 | 6 |
咸寧 | 0.9710 | 5 | 1.0842 | 5 | 1.0750 | 5 |
隨州 | 0.8037 | 8 | 0.7894 | 9 | 0.7730 | 10 |
潛江 | 0.5524 | 14 | 0.5535 | 14 | 0.5538 | 14 |
恩施 | 0.5767 | 13 | 0.5663 | 13 | 0.5735 | 13 |
仙桃 | 0.8748 | 6 | 0.7489 | 10 | 0.7733 | 9 |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支撐力增強。2020年,咸寧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數達81家,完成產值130億元,平均利潤率為8.4%,占工業總產值的6.5%。2021年上半年,已簽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39個,協議投資額達116億,加速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咸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產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聚集了平安電工、三贏興、維達力等一批產值超十億元的大型項目,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龍頭企業快速壯大,成為產業發展加速器。近三年來,三贏興科技在產品銷量上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在全國專注生產影像模組行業排名第一,主攻方向擴展到指紋識別、智慧醫療、智能汽車、5G人工智能等領域,已被列入國家“綠色制造”名單,成長為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單位;2021年南玻光電入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新型顯示領域擁有26項技術專利和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出高鋁光電玻璃升級產品,將打破我國高端光電玻璃依靠進口的歷史,穩居國內電子玻璃行業龍頭地位;電子材料領域的平安電工和中天云母制品被評為省級專新特精“小巨人”企業。全市正在培育一批三贏興、南玻、平安等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成為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
產業鏈條初顯,鏈環實力逐步加強。咸寧初步形成了以泓碩電子、瀛新精密電子、霍爾科技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應用產業鏈條;以南玻光電、維達力、萬津實業、同力玻纖、格萊德電子、精創電子和赤壁高投科技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鏈條;以平安電工、永豪科技為代表的電子材料產業鏈條。同時以經形成咸寧智能機電產業集群、通城縣電子信息基材產業集群,涵蓋的產品從機械到電子,從信息到能源,涉及研發、制造、銷售等行業。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后勁強。2021-2025年新增投資擴產計劃達35家,其中投資35億的萬津實業電子玻璃和投資8.2億的通城縣光電攝像模組數字化智能重大項目即將開展,智萊智能快件箱生產線項目、三贏興二期、奕宏精密制造基地、特種玻纖材料生產項目、國家絕緣材料檢驗中心、光電攝像模組數字化智能生產等一批新的項目正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顯著。咸寧位于湖北省中部,武漢市南部,是武漢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中三角”重要戰略節點,既可實現與武漢的高度融合,又可實現與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的高度對接。于此同時,作為“咸岳九小中三角”重要城市之一,咸寧毗鄰鄂州、黃石等產業轉型示范城市,利于區域內部資源共享、組團發展。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雙重疊加極大的拓寬了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空間。
生產要素充足,企業經營成本低。近3年來咸寧引進院士專家5人、省“百人計劃”3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4個,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等全市18所大中專院校每年培訓畢業生近3萬人。全市人才總量達35萬多人,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9萬人。省部合作、省政府全力支持的萬畝中部職教城落戶咸寧,待建成后可開展近10萬人次的職業技能培訓,為咸寧企業提供充沛的人力支持。咸寧交通便捷,境內武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等6條鐵路密集交織,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武深高速等10條高速縱橫交錯,12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市,擁有嘉魚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以及咸寧核電碼頭、赤壁旅游碼頭等長江碼頭,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和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格局,一小時通達長株潭,四小時接駁北上廣,更為便利的接近消費者市場,降低資源獲取成本。
科技平臺建設力度增強,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善。咸寧是獲批全國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赤壁市、咸安區入選省級創新型縣(市、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咸寧高新區、省級高新區——赤壁高新區和通城高新區、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赤壁市。創新平臺方面,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究中心9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省級7家;擁有眾創空間18家,國家級1家、省級8家;星創天地16家,國家級2家、省級4家;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30.1%。豐富的創新平臺為促進咸寧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武咸合作力度加大,協同發展趨勢明顯。武漢與咸寧功能互補、地域相連,具備創新協同和產業協同發展的先天優勢。創新協同方面,咸寧實施“招商引校”吸引了武漢首義學院、體育學院、東湖學院和湖北健康職業學院等高等院校來咸建校區,“武漢南”大學城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湖北實驗室,湖北珞珈實驗室與赤壁、洪山實驗室與咸寧高區正在洽談合作事宜。產業協同方面,咸寧與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開發區等開展了“園外園”“飛地經濟”合作探索。“十三五”期間,咸寧共承接武漢產業轉移項目30個,協議投資300多億元。2021年初期,咸寧已經與武漢同步梳理200多個重大項目和事項,致力于打造研發設計在武漢、組織生產在咸寧,企業總部在武漢、生產基地和配套服務在咸寧的發展模式,加快與武漢協同發展。
“十三五”以來,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優勢和競爭能力顯著提升,行業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在逐步增強,從全省地級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評價來看,咸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排名第六,電子信息產業產出能力排名第四,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潛力排名第五,綜合排名第五位,但排名前三的地級市仍有一定差距,具體來看:
產業鏈結構不合理,企業間協調性不足。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中下游布局不平衡,企業規模及類型差異化大,產品關聯性低,咸寧市內未能形成內循環發展。
產業基礎薄弱,產品附加值有待提升。電子信息企業在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和基礎軟件工業“五基”發展不足,多數企業仍處于微笑曲線的低谷區,產品附加值有待提升。
高端要素支撐不強,產業發展環境仍需改善。中高端人才較匱乏,特別是高技術人才仍缺乏;創新平臺覆蓋率較低,平臺建設仍待完善;資金的籌集難度較大,融資門檻高、成本高仍是制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以優鏈、強鏈為突破口,以打造新領域龍頭企業為抓手,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對接湖北省“光芯屏端網”發展規劃,融入“中三角”城市群,實現咸寧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發展,進一步將咸寧打造為電子信息產業全省增長極、全國重點成長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華中電子信息基礎材料基地。
2021年到2023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2023年到2025年,產業總產值到達500億。規上企業數量增加50%,達到120家,產業規模“翻兩番”,打造聯系緊密的“樹形”產業鏈,形成“一極兩翼多點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將咸寧打造成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制造示范基地。
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達120家,培育100家營業收入超過1億的企業,10家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骨干企業,5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實施“333”企業培育工程,即3個新的“鏈主”型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30家。實現電子信息企業全部上云,打造“上云”標桿企業10家,新增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5家,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20家。
打造以智能終端產業鏈為主干,以新型顯示、光通信產業鏈為樹枝,以電子材料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鏈為樹根,相互之間聯系緊密的“樹形”產業鏈,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并做大智能終端產業鏈條,做強新型顯示產業鏈環,做優光通信產業鏈環,做精電子材料產業鏈環,做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鏈環。力爭到2025年產業總產值達500億。
整合咸寧各區創新資源,聯合做強產業創新研究院,到2025年,在電子信息領域,與科研機構或高校合作力爭實現國家實驗室建設的零突破,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以上,省級校企共建技術研發研究中心7家,省級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3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科技中介平臺4家以上,“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50%,本土學校與電子信息企業定向人才2萬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推進提供創新資源支撐。
發揮政府在園區建設、企業招商、創新孵化、應用推廣、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引導和扶持作用,營造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撐力度;也要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在引領科技創新和壯大產業規模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人才和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
緊抓武漢城市圈、中部崛起等區域產業轉移發展新機遇,對標兄弟城市的招商政策,細化出臺對華北、華東、華南帶來的企業優惠政策,打造“標桿”型招商企業,提升招商企業形象和招商成效。同時注重本土企業的培育和壯大,提升本土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保證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內生性和可持續性。
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性意識,培育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創新優良風氣,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產品生態位。加大龍頭企業項目培育和產業園區建設力度,配套產業設施,優化營商環境,凝聚原有電子信息產業整體優勢,構建良好的電子信息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朝著高附加值端轉型。
立足咸寧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現狀,形成與省其他城市的錯位與協調發展。合理開發生態資源,嚴格執行環保制度,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嚴格把控環境相關指標,引導企業走上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生產發展新路子。
推進咸寧電子信息產業與武漢“光屏芯端網”對接,推進企業“上云”試點活動,加大對“兩化”電子網絡平臺的維護力度,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格化平臺,在安全兩化的基礎上,推廣企業合作與信息共享,為咸寧電子信息產業鏈賦能。
以“強鏈、優鏈、延鏈、固鏈、建鏈”全產業鏈優化為主線,以國際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湖北省其他市差異化競爭及武咸產業協同發展為導向,結合咸寧實際和發展目標,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條,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做大核心領域智能終端元器件(消費電子終端方向)產業,做強新型顯示、電子材料產業,延伸布局光通信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
無線充電和電子元器件產品。重點發展無線接收端模組、模組封裝制造、模切、石墨導熱片等產品,同時引進無線充電線圈自動繞線設備、激光、燒結爐、流延機和貼膠貼膜等設備企業,做好無線模組系統集成、方案涉及和發射端方案設計服務,布局天線模組制造。大力發展半導體材料、聲學器件、屏蔽、電容電阻、電池和充電器連接器等產品,做強電子元器件領域。
智能家居及配套產品。重點發展智能音視頻、智能遙控器、智能照明、智能窗簾、智能空調、智能鞋柜、智能安防模塊等智能家居基礎模塊,拓展智能家電控制、網絡化視頻監控、智能感知與控制、遠程智能設備控制的智能家居關鍵環節,發展控制系統、配套IC、智能開關等產品。
智能終端產品。以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AP)和單片微型計算機(MCU)芯片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為突破口,掌握智能終端設備關鍵核心環節。發展顯示屏、數碼鋰電池、無線耳機等產品,拓展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和VR及AR仿真系統技術等服務,以智能終端硬件設備為核心,智能終端軟件為輔助。
液晶顯示模組及配套產品。以陣列工藝、彩膜工藝、成盒工藝和模組工藝等工藝技術為突破點,以南玻和維達力等為龍頭突破關鍵半導體材料、LED芯片和關鍵設備的技術研發,重點發展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移動智能終端、汽車平面顯示器技術與產品,推動TFT-LCD向高分辨率、低能耗、輕薄、曲面等方向發展,加大柔性有機電致發光和柔性液晶等柔性顯示材料研發,進一步向OLED液晶顯示面板產品擴展,做優液晶顯示產業,重點支持赤壁市打造中國柔性屏生產基地。
LED背光模組。重點發展光源、導光板、光學用膜片和塑料框產品,研發SMT打件、檢測分選設備、背板和驅動等技術,引進LED芯片,固晶膠、固晶共晶焊料等高端封裝材料和設備生產企業,發展高亮度、均勻性好、成本低的外延片和芯片,形成LED背光模組生產基地。
LED照明產品。突破燈珠、照明芯片、設備等技術,重點發展通用照明產品,推動低熱阻LED燈絲燈和“智能化”的室內外的照明燈具、景觀照明、汽車照明燈、背光源、LED顯示屏等產品應用,發展非視覺照明應用,推廣LED非視覺照明在生物醫藥行業的應用。
消費電子材料。重點發展新型電子材料,以LED半導體材料、LCD相關材料、電子銅材、引線框架等電子封裝材料為基礎,以云母、光學玻璃、光纖、激光晶體、電子陶瓷材料等為主要方向,加快形成完整的電子信息材料產業鏈。
鋰電池材料。以大功率、高能量鋰電池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為重點,發展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配套生產,推動高品質隔膜材料發展,電解液環節圍繞高功率、大容量及更安全鋰電池制造要求,重點發展與新型正、負極材料相匹配的電解液材料,包括新型溶劑、離子液體、添加劑、新型鋰鹽等。
光纖光纜產品。攻克先進預制棒核心技術及工藝,研發通信光纖和特種光纖用的關鍵紫外固化涂料產品。接入層發展隱形光纜、光電復合纜和拉遠光纜,匯聚層/核心層發展氣吹微纜、小外徑光纜、微簇光纜和生物防光光纜,骨干層發展新型多芯/少模光纖,高速長距傳輸用的超低損耗光纖、大型數據中心用的高端寬帶多模光纖以及相應的光纜產品。
光通信電子元器件產品。發展光模塊所需波分復用器、光分路器和光開等光電子器件,推進新型光纖套管技術、光子晶體光纖、納米傳感光纖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跳線、MPO跳線、光纖尾纖、光衰減器、適配器/法蘭等光纖跳線,3端口偏振無關環形器和4端口偏振無關環形器,SFP光模塊、SFP+光模塊、XFP光模塊、QSFP+光模塊和100G光模塊等光器件產品。
智能安防。重點發展智能安防設備層和服務層,設備層包括各類智能安防產品,如攝像頭、門禁、智能鎖、對講機、報警器以及集成系統等,服務層包括智能安防集成方案服務商。
物聯網。重點發展平臺層和應用層,重點推進支撐軟件、計算中心等研發及應用、物聯網在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協同發展物聯網功能集成、網絡集成、軟硬件操作界面集成等技術和產品。
工業軟件。突破智能化數字設計技術、虛擬制造技術、生產過程集散系統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面向工業裝備、通信網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醫療電子、數控機床等重點領域,加強研發工業過程控制與自動化設備、數控機床、通信系統設備等產品的嵌入式軟件,以及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應用的嵌入式系統軟件。
工業互聯網。重點發展RFID射頻技術、控制芯片、檢測終端、傳感機器人、機械視覺等技術領域,配套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智能機床等生產設施硬件,形成完整配套的工業聯互網絡的基礎設施。搭建相關的協同研發平臺、協同制造平臺、信息交易平臺、數據集成平臺,完善數據處理存儲和信息系統集成產業鏈。
1 | 智能終端元器件 | 招商 對象 | l 半導體器件:湘能華磊光電、廈門乾照光電 l 功能器件:浙江正泰電器、上海良信電器 l 無線充電模組:信維通信(深圳市)、廣東領益智造 l 智能家居:海信集團、廣東歐科空調 |
產品 | 發光二極管(LED)外延材料產品、芯片器件、LED封裝、LED外延片、高性能砷化鎵太陽電池外延片、配電電器、繼電器、開關電器、電源電器、斷路器、無線發射器、無線接收器、無線充電移動電源、電源控制芯片、傳感器芯片、電子產品的無線充電產品、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產品、電視、冰箱、冷柜、洗衣機、冷柜、中央空調、節能地暖、智氧新風 | ||
2 | 新型 顯示 | 招商 對象 | l 玻璃基板:彩虹股份、長信科技 l 背光模組:廈門三安光電、華燦光電 l 偏光片:深圳三利譜光電、深圳盛波光電 l 面板制造:昆山龍騰光電、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 |
產品 | 玻璃基板、ITO玻璃、ITO膜、0.05-5mm的超薄電子玻璃、3.2mm超白太陽能壓延布紋玻璃、光電玻璃(AR、ITO、AZO薄膜太陽能玻璃、EMI屏蔽/IR濾光玻璃、AR+ITO高透導電玻璃)、汽車玻璃(原片)、LED發光玻璃、藍寶石襯底、LED芯片、LED外延片、藍寶石晶棒、TFT-LCD偏光片、TN、STN、CSTN、TFT及偏光眼鏡、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及彩色濾光片、液晶面板、液晶顯示屏 | ||
3 | 電子信息材料 | 招商 對象 | l 芯片材料: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浙江金瑞泓 l 光電子材料:河南神馬氯堿發展、陜西北元化工集團 l 顯示材料:福萊特玻璃集團、彩虹集團 l 柔性材料:維信諾科技、鴻納(東莞)新材料科技 |
產品 | 多晶硅、300mm外延片、300mm 測試片、300mm拋光片、4英寸、5英寸、6英寸及8英寸硅片、、生產離子膜燒堿、聚氯乙烯樹脂(PVC)、視窗觸控防護玻璃面板、觸控模組及視窗觸控防護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玻璃、優質浮法玻璃、太陽能光伏玻璃、新型電子材料、石墨烯、高能量硅負極材料、導電導熱材料、石墨烯復合材 | ||
4 | 光通信 | 招商 對象 | l 光芯片:三安光電、恒寶通光電子 l 光模塊:博創科技、東莞銘普光磁、聯創電子 l 光通信設備:江蘇亨通光電、廣東通宇通訊 l 光纖光纜:烽火通訊、住友電工 |
產品 | 5G砷化鎵芯、光器件及輔助設備、光學零部件、光模塊,通信磁性元器件、通信光電部件、基站天線、微波天線、射頻器件、光學變焦模組、激光雷達、紅外熱成像鏡頭、AR/VR光學傳感器、生產電源線、光纜 | ||
5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 招商 對象 | l 智能安防:北京曠視科技、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 l 物聯網:海爾智家、神州數碼控股 l 工業軟件:海爾卡奧斯、浙江中控技術 l 電子商務:焦點科技、蘇寧易購 |
產品 | 人臉檢測、云端API、離線SDK、數字視頻監控、IT服務、核心軟硬件供應、物聯系統集成、大數據與產品級IoT、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服務、現場儀表、控制閥、控制系統(DCS、SIS、PLC、RTU、SCADA等)、先進控制與優化(APC)、制造執行系統(MES)以及企業信息系統(ERP)、電商服務 |
按照“一極兩翼多點協同”的發展思路,打造中國·光谷咸寧電子信息產業園,結合智能終端、新型顯示、電子材料、光通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五大領域發展重點與發展目標,積極打造“一圈一環兩帶”產業空間格局。“一極”即咸寧高新區核心區,“兩翼”即赤壁和通城支撐區,“多點”即咸安、嘉魚、崇陽、通山擴展區。“一圈”即“咸寧高新區—通城—赤壁-咸安”智能終端元器件產業圈,“一環”即“赤壁—咸寧高新區—通城”新型顯示產業環,“兩帶”即“咸寧高新區-赤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帶、“通城-咸寧高新區”光通信和電子材料產業帶,依托現有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多點”融入產業圈,把咸寧塑造成中部地區特色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地,成為湖北“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重要戰略支點。
智能終端元器件產業圈:以咸寧高新區、通城和赤壁為核心發展無線充電模組、智能穿戴、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以嘉魚、崇陽和通山為發展區,重點發展終端產品配套件,打造嘉魚電子信息產業園,形成“智能終端元器件產業圈”。
新型顯示產業環:以咸寧高新區和赤壁市核心區,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模組、光電玻璃材料、封裝測試等領域,形成“新型顯示產業環”布局。
光通信和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帶:以通城為核心,重點發展電子線材、光纖光纜、半導體材料等領域,以咸寧高新區、赤壁市為拓展區,配套發展光通信電子元器件,形成“光通信和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帶”。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帶:以咸寧高新區和赤壁市為核心,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形成“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帶”。
按照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一極兩翼多點協同”的發展思路和“一圈一環兩帶”的產業空間布局,圍繞打造電子信息“樹形”產業鏈,通過擴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質量,推動產業開放合作發展,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實現到2025年,電子信息工業總產值達500億,產值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梯隊的目標。
精選優鏈本土優質企業。針對電子信息產業六條細分產業鏈的薄弱環節,精選補鏈項目,培育一批本土優質企業。重點加強創業團隊和方案進行審核和培訓,孵化電子信息產業可代加工企業,使其掌握一定的專利,主動對市場進行調研,積極開拓市場,掌握跨領域融合專業技術。
“鏈主型”企業帶動發展。支持各縣(市、區)依托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維達力、三贏興等“鏈主型”企業為重點,圍繞企業需求,配套眾創工坊、人才公寓、工業設計中心等基礎服務,成立大眾創業空間和產業孵化器,通過“移青苗”方式,培育和引入一批電子信息科技創業企業、配套型小企業、“專精特新”類企業到園區發展壯大。
2、推動企業持續技改投資,助力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鼓勵企業擴產擴規。對項目在擴建前、擴建中、擴建后的過程進行動態評估和企業再投資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引導電子信息企業投資擴建。繼續支持在咸寧企業技改攻堅,推動企業投資水平再上臺階;實施“主動聯系企業”常態化制度,積極為企業解決發展困境,企業在咸寧擴大規模。
支持企業提能煥新。積極落實省“技改11條”“數字經濟13條”及市“技改11條”“科技創新22條”等獎補政策,支持企業加快實施智能化制造、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積極搶抓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機遇,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推動企業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優化招商流程。通過廣告招商、招商會、展會招商、走訪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進行招商。重點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每年洽談促進外地企業來咸寧實地考察調研30批次以上,按月舉辦小分隊招商活動,加強項目對接聯系,明確人員對項目一對一跟蹤服務。
產業鏈精準招商。聚焦電子信息五大產業鏈關鍵領域,加快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高、投資規模大、投入產出效益好的企業入鏈。重點培育以三贏興、贏通電子、霍爾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終端元器件產業鏈群,以南玻、維達力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鏈群,以平安電工、永豪科技為代表的電子材料產業鏈群,和以方片互動、即興計算機軟件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鏈群的產業集群。
(二)推動產業協同配套發展,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結構
推動區域品牌認證。實施電子信息產業品牌提升工程,積極開展“咸寧小電子”——咸寧智能終端優質元件供應地——品牌認證工作,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程度高、管理先進、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的“咸寧制造”品牌企業,鑄就特色鮮明、市場信譽度高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
擴大品牌影響力。擴大以“維達力”、南玻光電”、“瀛通”、“三贏興”、“平安電工”等咸寧市國內知名品牌影響力,共同創建以“咸寧電子科技城”“咸寧電子科創園”等為名的區域特色品牌基地,力爭使“咸寧小電子”品牌影響力走出省界、國界。
支持龍頭引領品牌風尚。支持咸寧南玻、維達力和平安電工等頭部企業通過開展跨國、跨省、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等方式發展壯大,更好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引領示范效應。引導支持瀛新精密、友邦電子等中小企業對接配套行業龍頭企業,走上“以小補大”“以專配套”和“專精結合”的發展道路,促進大中小企業集群式融通發展。加大對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品牌培育,爭取在智能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電子材料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堅持聚焦智能終端、新型顯示、電子材料、光通信、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五大細分領域,持續延鏈補鏈強鏈,以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推動產業高端化。
一是做大智能終端產業樹干。以霍爾科技、泓碩電子企業為龍頭圍繞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細分領域,對接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嘉魚智能制造基礎技術標準創新智造基地項目建設,做大智能終端產業;以智能快遞柜、智能家居和車載終端產品,融合咸寧特色生物醫藥產業,跨界融合拓展智能穿戴設備在健康領域應用,構建本地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
二是做強新型顯示和光通信產業樹枝。以咸寧南玻、維達力、平安電工、三贏興等企業為龍頭加強與武漢華星光電、京東方和精創電子等企業合作,引導本地企業加入國內產業龍頭供應鏈體系,完善產業鏈配套環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強三大產業鏈條。
三是延伸發展電子材料及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以中天云母、同力玻纖為龍頭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培育壯大電子材料產業集聚規模;支持方片互動、必虎網絡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加快發展,引進和培育互聯網平臺龍頭骨干企業,戰略布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升信息技術支撐服務能力。
夯實“一極兩翼”整體發展格局。實現咸寧市“一盤棋”協同布局電子信息產業。以咸寧高新區為核心區,通城和赤壁為拓展區,積極打造形成“一中心兩基地”的優勢產業集群。
優化“一極兩翼多點協同”產業布局。以咸寧高新區為一極,重點發展智能穿戴、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柔性材料和攝像頭模組;以通城為“左翼”,重點發展光纖光纜材料、液晶顯示模組、半導體材料;以赤壁為“右翼”,重點發展液晶顯示模組和背光模組、工業軟件、智能家居;其他地區圍繞“一極兩翼”按照產業鏈“多點同心”進行布局,打造特色產業基地。
開展“鄉情”返鄉活動。成立咸寧同鄉會、商總會、博士聯誼會、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鄉鎮鄉賢會等鄉賢組織,舉辦咸寧各縣(市、區)鄉賢座談會、鄉賢理事會座談會、鄉賢家鄉行等“鄉情”返鄉活動。
推動多點協同發展。開展咸寧籍鄉賢人士排摸,實現鄉級鄉賢聯誼會和村級鄉賢會組織全覆蓋,自主開發鄉賢信息管理系統,暢通鄉賢回歸渠道。吸引一批鄉賢返鄉創業,實施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帶動咸寧各縣(市、區)多點協同發展。
專欄4-1 精準招商實施工程 |
推動開放式招商。以維達力、三贏興、南玻光電、平安電工等一大批企業為示范,借助湖北科技大走廊戰略,積極走向國際市場進行開放式招商攻城拔寨。 精準招商。圍繞“132”產業體系,細化確定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以“譜”招商,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優質項目,努力做到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 以商招商。充分調動霍爾科技、咸寧南玻、平安電工、三贏興等市內外重點企業的信息資源、產業資源、人脈等,堅持引資引企相結合,積極鼓勵企業引薦相關合作項目。 “筑巢式”安商。建立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機制、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落戶獎勵辦法、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工作機制,研究印發《2021—2025年招商引資工作要點》等。在政務大廳設立招商引資綜合服務窗口、開通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積極落實企業走訪制度,深入各縣區及園區招商企業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各區招商局協調指導,各部門招商時全盤考慮,把與之相關的行業盡量匯聚在一個園區內,爭取一個園區內形成產業生態鏈。 |
專欄4-2 鄉賢返鄉創業工程 |
加大財政獎補。返鄉鄉賢首次創辦中小微企業取得市場主體資格的,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時,安排一定比例指標用于返鄉創業鄉賢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用地。返鄉創業企業在創業孵化基地發生的物管費、衛生費、房租費、水電費等,由各縣區按當月實際發生費用的40%給予補貼,年補貼最高限額5萬元,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支持鄉賢創辦開展本土品牌化建設,對新通過地理標志電子信息產業品牌產品的,給予財政獎勵。 優化金融服務。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與村鎮銀行、農商行等在風險共擔基礎上開展批量融資擔保業務,引導將返鄉創業企業平均擔保費率降至2%以下。 強化創業培訓。實施鄉賢返鄉創業培訓行動計劃,將有培訓意愿的鄉賢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依托湖北科技大學、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優質培訓機構、公共職業技能培訓等平臺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崗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等。 完善創業保障。建立返鄉創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注冊登記、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等政務服務,進一步精簡辦事流程。完善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接續制度,確保已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返鄉創業鄉賢各項社會保險關系順利銜接。 |
“鏈主”型企業塑造計劃。篩選一批智能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電子材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光通信產業的“鏈主”企業示范庫、培育庫、候選庫,分階段、分層次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引導“鏈主”企業股改上市、技改擴能,提升企業效率效益;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通過并購、引進、參股、聯合等方式,開展產業鏈垂直整合,提升競爭水平;支持“鏈主”企業核心業務、關鍵技術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制定,積極搶占技術制高點和創新話語權。重點支持以技術驅動,引導整體產業鏈價值升級的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在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光通信產業等重點發展方向,選擇一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如金牌電工、瀛新精密電子等企業進入電子信息行業“專特新精培育庫”。做好專題培訓、提供融資、實施信息化和知識產權等專項服務,安排一批特派專家對庫內企業密切跟蹤和指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培育高精尖的企業群。支持企業向“單項冠軍”、國家級“小巨人”道路邁進。
“瞪羚”企業培育計劃。定期采集企業發展需求、營運數據和創新需求,加強動態跟蹤服務,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創新平臺建設、企業研發投入補貼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引入第三方咨詢機構,為瞪羚企業提供商業模式、人力資源、信息化等咨詢服務,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瞪羚”企業。
組織實施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圍繞咸寧電子信息產業六條鏈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滾動編制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攻關清單。通過擇優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項目攻關,攻克一批制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
提高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采取企業申報方式,建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開發項目庫。每年滾動實施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鼓勵電子信息產業鏈龍頭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開展聯合研發、共研共用,協同推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產業化及應用,努力實現產業升級發展。
集中咸寧資源,做強產業技術研究院。統籌整合各縣(市、區)兩級資源共同做強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校派遣到研究院的科技人員可申報咸寧相關科技人才項目。分類分級管理咸寧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建設和發展初期,淡化短期績效考核,以扶持和激發研究院活力為主;隨著研究院建設和發展的深入,靈活調整研究院建設支持資金或創新資金使用計劃。
借力武漢科教資源,建立引入“新血液”,培養技術骨干的“育才”模式。借助武漢科教資源豐富、創新稟賦優越的潛力,建立科技人才的精準引進和技術骨干培養機制。與大企業、高校聯動為大學生及其初期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要素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與各學校簽訂定向就業協議的方式為企業培育人才;通過對技術骨干的培養和讓技術骨干進入學校進行深造的方式為企業培育高質量人才。
優化人才結構質量,實行“理才”計劃。一是優化科技特派員選拔力度。研究出臺《咸寧市科技特派員行動實施方案》,積極聘請省內外高校教師及科研人員為咸寧企業科技特派員,壯大科技特派員人才隊伍,為校企合作搭建橋梁,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與企業的人才對接。二是實施技術經紀人培養計劃。研究出臺《咸寧市技術經紀人管理辦法》和《咸寧市促進技術經紀人發展實施辦法》,加強對技術經紀人的管理、資助與獎勵,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提高技術供給與產業技術需求匹配度,促進科技成果在咸寧轉化。
實施更靈活的用人方式,實行“用才”計劃。引進領軍型的人才和團隊,要結合咸寧電子信息產業需求和發展需要精準引才;為人才創新搭建平臺,引導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推進各類創新平臺,深化與平臺機構合作,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建立人才數據庫、技術庫和項目庫,走好“人才帶技術、技術帶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人才創新創業之路。
專欄4-3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工程 |
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模式。聚焦智能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電子材料產業等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院所落戶,做強科技成果與產品互相轉化的載體。 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探索技術入股、共建實驗室、搭建共性技術平臺、共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爭取創建一批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平臺。 推進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開展緊密合作。積極引導維達力、南玻光電、平安電工、三贏興科技等重點企業與華科、武漢理工、武科大、湖工等高校的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鼓勵龍頭企業聯合科研機構、大學申報國家、省、市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 |
(四)創新產業開放合作機制,推動電子信息高速發展
積極融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依托中國光谷電子信息產業區,全面對接光谷電子信息產業資源,探索建立與武漢光谷聯動發展模式,立足光谷光電器件、智能終端等領域產業外溢和制造配套需求,強化利用光谷電子信息領域創新資源,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營造光谷與咸寧電子信息產業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
推進科技鏈與產業鏈融合。加快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和智能化升級,鼓勵咸寧電子信息相關企業對接武漢行業平臺型企業、武漢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業技術高地,明晰主流技術路線,探索聯合研發、委托開發、制造分包服務等多種形式融入領先產業鏈條。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空間一體化。推進咸寧與“中三角”城市群內其他城市交通的對接,以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為中心,構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航運在內的現代化綜合快速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岳陽和咸寧之間的跨省城際鐵路修建,完善現代物流體系,使之成為融入“中三角”的重要支撐。
加強信息資源共享,開展企業橫縱向合作。依托湖北技術交易大市場、岳麓山大學科學城、南昌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與“中三角”城市群合作搭建中三角城市群科技綜合服務交流平臺,定期開展交流會,對行業內新技術、新動向進行分享,形成集聚成果、資本、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的開放資源共享體系。以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環鄱陽湖城市群為支撐,與中三角城市群中企業開展橫縱向合作,實現跨區域供應鏈整合,深化區域間資源的整合利用,支持企業與沿線城市和地區開展技術、產能合作,增強六條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活力。
以電子信息六條產業鏈為重點,以頭部企業為引領推動產業鏈整合和產業集群發展,全力建設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一方面可以通過產業間合作拓寬國內市場客戶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對國內人才產生吸引力的集聚效應,進而為咸寧市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1、建立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
組建工作專班,成員由主管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各職能部門領導、相關產業園和高新區等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由市經信局扛起產業發展的工作責任,帶動工作聯動,對全市資源進行統一協調、優化配置,加強對各縣(市、區)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統籌規劃,推進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順利實施。
加強“鏈長”與“鏈主”企業相結合,“鏈長”通過“鏈主”抓鏈條的傳導,對接電子信息產業領導中心工作小組工作任務,將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推進情況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目標管理考核體系,注重“鏈長制”與產業鏈精準招商有效結合,全力推動優質項目簽約落地。
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創新發布方式,及時并精準發布咸寧電子信息產業人才需求信息;營造“就近務工,建設家園”,“返鄉就業光榮,建設家鄉光榮”的氛圍,支持本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以組織開展咸寧電子信息職業技能大賽、專題研討活動、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產品發布會等系列活動,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鼓勵制造車間開展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工人“學徒制”造才;支持創新高校和企業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共建電子信息教育實習實訓基地;支持采用長短期聘用、項目合作、合理流動等方式柔性引才,以住房、收入為抓手提供各項人才引進政策。
以招商目的性和落地性為主要目標,以招商項目的生命周期作為重要指標,從招商對象的合理性到對接、簽約、落地、開工、投產等環節均設立評估機制,設立考核周期全覆蓋,對招商引資有功人員參照《咸寧市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獎勵辦法(試行)》(咸政辦發〔2020〕16號)給予記功獎勵。
2、建立高質量規劃推進考核制度
召開年度電子信息產業工作會議,總結經驗,部署“市—地區—園區—單位部門”分級工作任務,組織開展項目核查督查,建立起電子信息產業專項工作臺賬,落實“一月一分析,兩月一督查、三月一核查”機制,給予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的市縣區、園區、服務保障好的市級單位部門和單位通報表彰和獎懲。
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活動,開辟辦證“綠色通道”,推動企業的實用資產變為“有效”的抵押資產,設立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引入專業投資機構設立智能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材料、電子材料、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子基金,在用地保障方面對重點產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不斷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和辦事效率,探索構建市縣級領導分包企業責任制、“一對一”重點企業服務制、企業“駐廠員”等制度,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建立高效的政府服務平臺。提高審批效率,下放審批權限,精準化的智能引導和政策匹配,實現由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的深度轉變。建立反饋渠道、評價標準,確保配套線上內容、流程申報、資料要件等配套服務,縮減企業辦事流程,推動政策落到實處。
組建線上電子信息產業聯盟。依托瀛通通訊、三贏興電子、維達力實業等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搭建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標準、市場推廣等信息發布和行業預警平臺,及時反映行業動向,提出發展建議,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高質量運行。
繪制咸寧電子信息產業地圖。以電子信息化描繪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及布局、科技創新資源布局、產業支持政策等相關內容為一體的動態產業地圖,以便政府、企業、投資方等能實時了解咸寧市發展情況,加大投資力度。
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大改造五年計劃,加快推進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完善提升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核心制造裝備和關鍵工序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提高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以智能化協同改造為紐帶,推動先進制造模式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滲透,帶動產業鏈中小配套企業智能化轉型。
鼓勵發展“5G+”工業互聯網、網絡化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創客平臺、眾包研發平臺、碎片化生產平臺等專業化平臺,探索基于互聯網的眾包設計、云制造、個性化定制等“5G+”協同制造新模式,加快向在線生產服務商轉變,推動產業鏈資源精準對接、要素優化配置、運轉高效協同。
圍繞構建“大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的全鏈條引育體系,建立由企業家、行業專家、技術專家、專項服務專家等共同組成的產業鏈企業專家服務團隊,組織舉辦電子信息產業鏈企業專家服務對接會,為企業、政府提供專業化輔導。
實施龍頭企業對接活動。每年動態實施產業鏈12場龍頭企業系列對接活動,推進產業鏈龍頭企業協同創新對接、產業鏈龍頭企業本地化配套對接、企業自主創新產品(優質產品)與政府采購項目和國有投資項目對接、產業鏈重點項目困難問題協調對接。
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組織開展云促銷、云展會、直播帶貨、短視頻引流等市場拓展活動,加大產業鏈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推動重點產品進入國際供應鏈體系。
表5.1電子信息產業保障機制 | ||
加強組織領導 | 發展領導小組 | 每年舉辦一次電子信息商會大會,給予“以商招商”帶動產業鏈發展的企業、孵化成效明顯的企業、優秀鄉賢企業等,按貢獻梯隊進行頒獎和稅收減免獎勵。 |
每季度進行一次領導小組匯報,制定產業發展季度政策。 | ||
每月跟進制造業產能指標、創新指標、兩化指標、能源與碳排放指標。 | ||
每周校對上周工作情形,進行滾動式計劃管理。 | ||
鏈長制工作制 | 注重延伸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環 | |
接軌全國乃至全世界,從全球(國)范圍內尋找到有利于咸寧電子信息產業鏈的“補鏈”資源。 | ||
每年組織參加全國性電子信息行業會議,主動進行交流,了解行業發展動態。 | ||
成立產業鏈應急管理部,防范產業鏈生產要素供給不足。 | ||
強化人才支撐 | 人才宣傳 | 每年組織開展咸寧市電子信息職業技能大賽。 |
每年組織主辦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產品展覽會。 | ||
每半年邀請專家小組進行調查。 | ||
每半年舉行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論壇。 | ||
人才引進和培育 | 確立電子信息人才評議機制和人才儲備庫,對落戶人才進行補助。 | |
在電子信息重點企業中建立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并邀請武漢各高校、學院學生進行實習。 | ||
加強人才聚集區教育、醫療、體育、文藝等基礎設施建設。 | ||
改革激勵與考核機制 | 招商激勵 | 建立電子信息招商小隊,對接、跟蹤招商項目。 |
與農行、建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對接,對企業提供免交6%或延遲15%資金交付的優惠政策,緩解部分招商企業用資需求。 | ||
對投產后,效益良好的企業一對一重點跟蹤服務。 | ||
給夠招商專員招商經費,定期查崗,并年度評選“招商小能手” | ||
考核制度 | 建立起電子信息產業專項工作臺賬,落實“一月一分析,兩月一督查、三月一核查”機制。 | |
每年召開電子信息產業工作會議,落實考核任務 | ||
優化服務環境 | “放管服”改革 | 設立咸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 |
構建市縣級領導分包企業責任制、“一對一”重點企業服務制、企業“駐廠員”等制度。 | ||
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 推動產業發展專項政策 | |
對流程申報、資料要件等繁瑣環節進行縮減,審批時間減少30%。 | ||
產業聯盟 | 在電子信息的幾大龍頭間構建橋梁,建立技術創新合作關系。 | |
每月對政府提供電子信息行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 ||
繪制產業地圖 | 繪制產業地圖,每月動態規劃。 | |
數字化與服務改革 | 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平臺 | |
每年舉辦電子信息產業鏈企業專家服務對接會,為企業提供專業化輔導。 | ||
每年動態實施產業鏈龍頭企業系列對接活動。 | ||
組織開展云促銷、云展會、直播帶貨、短視頻引流等市場拓展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