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解讀】《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來       源 : 咸寧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解讀單位: 咸寧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發布日期: 2022年02月08日 解讀方式: 問答解讀
名       稱: 【問答解讀】《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解讀類型: 部門解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及全市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市制造業加快發展,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機電制造、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健康食品及飲料、現代冶金建材、節能環保等產業體系。隨著疫情爆發,我市產業鏈安全穩定問題日益凸顯,強鏈、延鏈、補鏈、固鏈的任務迫切而艱巨。市委市政府因時而動,于7月16日正式印發《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今天我們邀請到咸寧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會川,就《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相關內容為廣大市民進行解讀。劉局長,歡迎,您好。
劉會川: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非常高興能來到市政府門戶網站同大家進行交流,也借這個平臺,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理解市經信局工作的各位網民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持人:劉局長,能否為大家具體介紹下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
劉會川:4月9日,省政府印發了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全省聚焦汽車、智能制造裝備等16條重點產業鏈,推動我省形成萬億級產業為引領、五千億級產業為骨干、新興未來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化制造業體系。重點培育產業鏈上下游鏈主企業50—80家,突破“卡脖子”技術20項,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0%,打造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20個國家級和40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4月30日,我省召開《湖北省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2021-2023年)》新聞發布會;5月17日,省政府召開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專題會議。為推進鏈長制工作有力實施、取得實效,明確了“一條產業鏈、一位省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專家團隊、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支持政策、一個工作專班”的“六個一”工作模式,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認真抓好湖北省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在咸寧落地生根,扎實推進領導包保服務產業制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重點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提升,結合咸寧實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
主持人:劉局長,我看到行動方案中提到“鏈長”“鏈長制”“鏈主企業”,請您簡要釋義下,便于我們更好理解《行動方案》。
劉會川:鏈長,就是聚焦產業鏈,積極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加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主要負責人。
鏈長制,著眼于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通過介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協同環節,以“鏈長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領域精準發力,形成穩定、發展、提升的長效機制。
鏈主企業一般指的是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優勢地位,對產業鏈大部分企業的資源配置和應用具有較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力,并且對產業鏈的價值實現予以最強烈關注,肩負著提升產業鏈績效重任的核心企業。
主持人:劉局長,通過三年的咸寧市制造業產業鏈鏈長制工作的推進,我市制造業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劉會川:《行動方案》對目標進行了明確,到2023年,力爭培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智能機電產業集群);力爭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個(咸寧高新區、赤壁高新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個;培育產業鏈“鏈主”企業24-40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5項;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0%;推動我市形成千億級產業為引領、百億級產業為骨干、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制造業體系。這些目標任務的提出是反復研究、深入調研的結果,既“接地氣”,又不“好高騖遠”,是提升我市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實打實”目標任務。
主持人:劉局長,《行動方案》是怎么分工,打算通過什么樣的路徑來實現以上目標呢?
劉會川:《行動方案》中第三部分明確了實施路徑和工作職責。
實施路徑主要包括推進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領軍企業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和加強要素保障等五條路徑。
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到2023年,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家、省級創新技術平臺30家;各縣市區和咸寧高新區要至少建立一個特色主導產業研究院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圍繞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鏈,每年征集5-10項關鍵核心技術,以揭榜掛帥形式進行攻關。
二是強力推進轉型升級,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每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不少于100個,到2023年,力爭實現產業鏈上的規上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培育1-2個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落實“六個一”機制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立國家級綠色工廠12家、綠色設計產品3個、綠色園區1-2個。
三是聚力推進領軍企業培育,推動產業融通發展,經過3年的努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100家;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到2023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家、省級30家,省級隱形冠軍示范企業達到10家,推進5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創建30家左右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標桿工廠。
四是全力優化產業布局,推進集聚集約發展,主要體現錯位發展、科學發展,聚焦市區引領發展、沿江新興產業帶和幕阜山特色產業帶。咸寧高新區和咸安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大健康、光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嘉魚縣和赤壁市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
五是舉力抓好要素保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要扎實開展“清文件、減審批、降收費”專項行動,省里專門下發了文件,各部門要各司其職,把專項行動開展好、落實好,讓企業獲得感更強;另一方要加大生產要素保障力度,對重點產業項目用地、用能、融資等方面要提供差別化的政策;同時,要健全人才落戶、深造、子女入學、就醫等配套政策,分層次、多批次對鏈主企業負責人進行產業政策、質量品牌等專題培訓,提升企業家素質。
工作職責,主要是五個方面的職責。
一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牽頭市直部門要分別調研梳理8條產業鏈發展現狀,全面掌握產業鏈龍頭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關鍵共性技術、技術發展方向、制約瓶頸等情況。建立產業報告、招商報告的“兩報告”制度,準確把握產業鏈發展動態,夯實產業鏈工作基礎。
二是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各牽頭市直部門研究制定支持重點產業鏈發展工作方案,負責研究制定重點產業鏈技術結構圖、應用領域圖、產業布局圖、發展路線圖、招商目標圖,實施產業鏈“五圖”作業。
三是積極推動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產業鏈建設的主要抓手,在建好客商庫、項目庫上下功夫,加強招商引資、推進項目建設,力爭每條產業鏈每年都能夠按照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入規一批的“四個一批”的工作要求,重點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和重大項目落戶。
四是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針對產業鏈鏈長制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堅持做到問題收集、意見分辦、及時反饋、銷號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收集匯總各工作專班報送的資金、人才、土地、規劃、審批等方面突出問題,通過分類整理后交辦到相關職能部門,并在規定時間內辦結。
五是抓實企業精準服務。實施“一鏈一策”,精準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認真當好產業鏈發展的“店小二”,對產業鏈主企業和核心配套企業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